1、⑤《清史稿·世祖纪二》:“朕自弱龄,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;教训抚养,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。”
2、辅佐、帮助。【组词】:相夫教子、吉人天相
3、女傧相在字面上看应该是傧客,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,女傧相实际上是在别人结婚的时候做陪伴娘的,为什么别人结婚时候女方孩子要伴娘呢,这要从古代说起,古时候女孩子出嫁一般都要带一个贴身丫环的,但是,当今社会沒有丫环的说法了,为了延续这种形式就出现了现在女傧相。
4、“傧客”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殊的文化职业,是皇帝或贵族家中的侍从、伴侣或陪臣。傧客在古代社会地位较低,但也享有一定的特权和待遇,如有时会被赐予官职或封爵。傧客的职责包括侍奉主人、陪伴主人赏玩、参与主人的文化活动等。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中,傧客也是一个常见的文学形象,如《红楼梦》中的傧相王熙凤、《西游记》中的沙和尚等。
5、④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九回:此人博学多才,事母至孝;覆姓诸葛,名瑾,字子瑜,琅琊南阳人也。权拜之为上宾。
6、举行婚礼时赞礼者。
7、⑤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:操以鞭指骂曰:“吾待汝为上宾,汝何背义忘恩。”玄德曰:“汝托名汉相,实为国贼。吾乃汉室宗亲,奉天子密诏,来讨反贼。”
8、引证: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三:“那张老年纪已过七十,因把田地家缘尽交女壻,并做了一家,赖其奉养以为终身之计。”
9、傧相,举行婚礼时陪伴新郎新娘的人。中国民间分娶女客、送女客。
10、意思含义是“猜中了”,这是非常老式的赌法,在新开的赌场中已经不多见了。
11、指引导﹑相助的人。宾,通傧。
12、宾,读音为bīn,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,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“宾”的基本含义为客人,如宾客;引申含义古同“傧”,傧相。
13、审视、察看。【组词】:相时而动、相机行事
14、③宋·梅尧臣《寄饶州范侍制》诗:“坐啸安浮俗,谈诗接上宾。”
15、宾相指引导、相助的人。宾,通“傧”。汉刘向《说苑·臣术》:“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,君之禄也。”
16、奉养,汉语词汇。拼音:fèngyǎng,释义:侍候赡养;生活待遇
17、披红:身披红绸。
18、很多年轻人对于傧相的含义还是比较困惑,因为傧相这个词在现代婚礼上不常见,但有些地区还是沿用傧相这个说法。傧相是什么意思呢?傧相就是陪伴在新郎新娘身边的人,现代婚礼中,男方的傧相一般指伴郎活兄弟团,女方的傧相一般指伴娘或姐妹团。
19、②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支诺皋中》:“据《仙经》曰:蠹鱼三食神仙字,则化为此物,名曰脉望。夜以规映当天中星,星使立降,可求还丹,取此水和而服之,即时换骨上宾。”[2]
20、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。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回:“须臾,州吁驾到。石厚导引下车,立于宾位。傧相启请入庙。”
1、行婚礼时赞礼的人。《红楼梦》第九七回:“傧相请了新人出轿,宝玉见喜娘披着红,扶着新人,幪着盖头。”
2、旧指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。
3、【傧相】正解是与宾客有关的词,古云;出接宾曰【傧】,赞礼曰【相】。为主人接引宾客的人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迎接客人的人,次解就是’女子陪嫁‘。
4、辅佐国君综治国政的主要官员。【组词】:宰相、丞相、首相
5、①《逸周书·太子晋解》:“王子曰:‘吾后三年,上宾于帝所,汝慎无言。’”孔晁注:“言死必为宾于上帝之所。”
6、意思是尊贵的客人;上等宾客等。
7、译文:谢冰心《斯人独憔悴》:“五六个仆役,出来进去的伺候着。”
8、④《明史·高拱传》:“先帝临御四十五载,得岁六十有馀,末年抱病,经岁上宾,寿考令终,曾无暴遽。”
9、意思是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。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六“内史宾侯北向而立,大哭九”晋郭璞注:“﹝宾侯﹞,儐相。”宋苏辙《齐州闵子祠堂记》:“堂成,具三献焉,籩豆有列,儐相有位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八回:“灵王乃密传一令,精选国中长躯长髯,出色大汉十人,伟其衣冠,使习礼三日,命为儐相,然后接见鲁侯。”
10、译文:《初刻拍案惊奇.卷一○》:只便宜了那些卖䌷货的店家,吹打的乐人,服侍的喜娘,抬轿的脚夫,赞礼的傧相。
11、道教谓羽化登仙。
12、意思:容貌、外形。【组词】:长相、福相、吃相
13、尊贵的客人;上等宾客。
14、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。
15、傧相一词在古代婚礼中使用的比较多,一般指的是陪伴在新人身边,并代替新人迎接宾客的人,因此按照现代婚礼来说,傧相指的就是陪伴在新郎新娘身边的伴郎和伴娘。他们会陪在新人身边,帮助新人解决一些婚礼问题。
16、⑥明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五回:玄德亲自接入,待以上宾之礼。[3]
17、出自:明李贽《与友人书》:“自老拙寄身山寺,今且二十馀年,而未尝有一毫补於出家儿,反费彼等辛勤服侍,驱驰万里之苦。”
18、③文宗稔恶不悛,当躬迓之际,乃与其臣月鲁不花、也里牙、明理董阿等谋为不轨,使我皇考饮恨上宾。
19、①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祭养尸,飨养上宾。”
20、引证: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:“须臾便有礼部衙门人来伺候,伏侍去到鸿胪寺报了名。”
1、②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先主遣糜竺、孙乾与刘表相闻,表自郊迎,以上宾礼待之。”
2、①唐陈子昂《续唐故中岳体元先生潘尊师碑颂》:“遂解形而遗世,乘白云而上宾。”
3、⑦明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百六回:“丹待为上宾,于易水之东,筑一城以居之,名曰樊馆。”
4、谓作客于天帝之所。
5、②宋苏轼《正旦于福宁殿作水陆道场资荐神宗皇帝斋文》:“伏以弃黄屋以上宾,莫追风驭;抱乌号而永慕,再历春朝。”
6、在现代汉语中,“傧客”一词也可以用来形容侍奉他人、卑躬屈膝的人,具有一定的贬义。